河南女教师辞职看世界结局令人唏嘘?

发布日期:2025-04-12 18:31    点击次数:115

图片

慈柔如水

能量

生生不息

图片

图片

还记得当年那个写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河南辞职女教师顾少强吗?

最近,她又回到了公众的视野。

辞职十年后,这位戳中现代人对“自由”集体渴望的体制内老师,并没有完成大众所期望的一场人生逆袭,反而回归生活,回到了最初的老本行继续当心理老师。

顾少强的经历在今天看来,没有对错之分,也许人生就是一场体验,回归本真,接纳生命的每一次选择,才是人生的重要课题。

图片

从”铁饭碗“到”看世界“:一场理想主义的出走与现实的碰撞2015年,河南实验中学心理教师顾少强用一封仅10个字的辞职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叩动了千万打工人的心弦。

这封信在网络迅速传播,爆火,不仅因她的诗意与果敢,更因它戳中了现代人对“自由”的集体渴望。

然而,这场看似浪漫的出走,却是一段充满现实纠葛的旅程。 

辞职前的顾少强,是学生眼中“爱玩又会教”的老师:她自费购置道具组织心理活动,在厕所门悬挂“心灵读物”供学生阅读,甚至穿玩偶服与学生互动。

但11年的教学生涯让她感到“人生被预见”,正如她对学生所言:“如果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其他想做的事是否永远无法实现?”。

辞职后,她揣着1.1万元存款,与在云南邂逅的理发师于夫共同踏上旅途,并在成都青城山下的街子古镇开设“远归客栈”,寓意“走得再远也能找到归途”。 

在她的专访中,顾少强谈到,客栈生活远非想象中浪漫:旺季需亲自换床单、刷马桶,淡季却为生计发愁;2020年疫情冲击下,民宿生意难以为继,顾少强坦言“被现实打败”。

网友的质疑声接踵而至:“说好的环游世界,怎么困在了民宿?”。

然而,她始终拒绝商业代言与流量变现,坚持“不成为金钱的傀儡”。

2022年,顾少强带着女儿回到郑州,重新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有人称她“绕回原点”,她却认为这是“画了一个丰盛的圆”:母亲年迈需要陪伴,女儿需稳定的教育环境,而心理咨询是她从未割舍的热爱。

如今的她,既在脱口秀舞台分享经历,又以“大龄学生”身份学习滑板与昆曲,践行着“三分钟热度也有三分钟的满足”。 

图片

天助人生是一场体验,接纳生命中的每一个选择顾少强的特别之处,在于她将“看世界”定义为一种生命状态的流动。

在成都开民宿、带女儿旅行、学习新技能,皆是体验而非“成就”。

你能说离开体制内说走就走的她就是成功的,“转”了一圈儿回来的她就是失败的吗?

当然不是!

人生就是一场体验,体验悲欢、离合、体验酸、甜、苦、辣,体验生命中的每一个选择。

顾少强的十年迁徙,最终指向一个朴素真理:自在源于对生命本质的接纳。 

当我厌倦了体制内枯燥乏味的生活,我选择“诗和远方”;

当我体验了理想主义与现实生活的碰撞,我选择尊重生命的节奏,回到家乡。

她将自己比作候鸟:“夏季避寒,冬季迁徙,只为寻找适宜的同温层”。

从教师到民宿主,从母亲到心理咨询师,每一次身份转换都是对“舒适区”的重新定义,这种流动并非妥协,而是直指生命的本质——体验即意义,过程即终点。 

她用行动诠释:生命的价值不在轨迹的终点,而在每一段路程中对自我真实的抵达。

顾少强的故事,始于一场理想主义的出走,终于对生命本真的回归。

昨天看到一句话,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大概率都会在40岁这个年纪或多或少的“觉醒”。

我把这个“觉醒”理解为回归生命的本真。

其实在每一个人自性里都有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在每一个人自性里都有一个巨大的能量库,只需要我们去启动“心”的能量库,很多问题便能迎刃而解。

为什么我们无法连接到“心”的能量库,因为我们心上太多的障碍。我们清扫心上的障碍,能量自然会呈现。

2025年伊始,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一本新书《看见了不起的自己》,一群平凡人以内求、富足、光芒为主线,讲述如何回归本真的生命体验

看似特别普通的故事,但上架后就被争先抢购,每个读到此书都有一种感觉,好像每个故事都能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关键是还发生一件深度很有意思的事儿,读者都开始停下脚步思考自己的人生。

我想这就是资深图书策划人王茹老师带着主编团队想给大家呈现的结果,平凡人都值得被看见,都值得被治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